
篇名:阿爸的心肝寶貝
一個小女孩打電話到律師那求救的內文:
小女孩「爸爸說,那個地方很好,媽媽會在那邊等我們。我只要睡一覺就到了。可是我有點害怕,因為爸爸今天跟我講話時候,一直在哭。我問你哦,叔叔,為什麼爸爸要帶我出去玩,而且可以見到媽媽,他卻要哭啊?」
#小孩會透過大人的情緒而有所知道,即使大人說〝那個地方很好〞,小孩也會透過大人的情緒而有所知道那地方不好
但是看內文中的小女孩跟呂律師一問一答之間,覺得孩子真的很愛一直追問,那理是哪理?為什麼?的
也許真的不懂為什麼出去玩要哭?而且不是出門而是睡一覺就到,兒童對於死的觀念是從幾歲開始行程,這個還是要查詢一下,因為我也忘了
只是從這集短篇故事讓我意識到,也許未來從事幼教這種案件應該要小心處理
Йο ฅ(Dдмё)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經驗的時候,要尊重到當事人,對於事件中的人物以可以用代名詞-「我有一個親人」或「我有一個朋友」代替。

▲課堂中老師使用的問句都是開放引導性的。

▲教室佈置特色及規則

▲學習是自己的責任,如果不想上就不該影響別人。

▲我覺得自由選擇位子的好處是,每次來教室可以藉由換位子進到跟不同孩子接觸,讓孩子能夠融入根不同的孩子相處時會有個別的差異

▲教室樣子

▲很好的教具參考
<end>
Йο ฅ(Dдмё)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![[書名]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912/14750707681_f8c38d512f_z.jpg&width=360&height=640)
- 芬蘭的小學課本會為不同程度孩子設計
- 不同程度的孩子,以自己的體認去念自己可以完成的內容。
- 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
-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,不是要讓孩子受到挫折後知難而退,而是協助、鼓勵他們找出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,讓具有個別差異的孩子都知道,自己是可以一點一滴辦到的。
- 教育的良心與基本設計,是提供每個孩子一條自己可以獨自穩健行走的路徑。透過給予不同路徑的輔助與引導,讓練習行駛中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與各階段的突破。即便不同公路上有另一批同齡孩子已在狂飆,也要一再鼓勵、安為在不同學習速度與道路上的孩子們不被影響。
- 現今的飆速,不代表能長期持久的學習,目前的慢速更不代表永遠上不了高速公路。
- 學習階段段暫幾年間分數上的「成功」,並不代表日後成長為人的一切。
- 我們對於教育認知與標準,總以單一模式來教導,要求每個孩子,卻忘了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基本權益。
![[書名]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939/14730874286_1fc44c6a1a_z.jpg&width=369&height=656)
▲這個我覺得,我們真的應該要學習的,這樣才尊重到每個學生
- 芬蘭以教育「大學生」的方式,用在我們認為還是小孩子的身上,他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理與智慧,每個孩子的發展快慢原本就不同 。
- ▲芬蘭的孩子在思考報告該怎麼著手,資料如何蒐集,該如何下筆寫,論點在哪裡…從自我組織的能力發揮中,逐步學習到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與知識。
![[書名]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847/14567233898_c7825cb944_z.jpg&width=360&height=640)
▲這也是目前台灣教育沒有進步的地方
![[書名]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594/14567229709_7abe8dff8d_z.jpg&width=360&height=640)
▲反觀的台灣教育都是在死被那些數據、人名、年份,這種死背完全無法讓孩子去探就從古至今的變化或是延伸
<END>
Йο ฅ(Dдмё)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