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當父母過度操控時,孩子們仰賴的是外在的控制,時時掌控孩子行為就變成了大人的責任。家長和老師最常採用的過度操控手段就是獎賞與懲罰。在這種教養方式中,成人必須在孩子表現良好時給予獎賞,在表現不佳時施以懲處。這時是誰在負責?是成人。那成人不在場的時候呢?孩子就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操控的成人經常抱怨孩子不負責任,但卻忽略了他們正在訓練孩子不要負責任。溺愛也會把孩子教導得不負責任,因為此時成人和孩子都放棄了責任。

正向教養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,如果規範是由孩子參與制訂的,那麼孩子比較願意遵守。當他們學會成為對家庭、課堂和社會有貢獻的成員時,他們就會成為擁有健全自我概念的有效決策者。這些都是正向教養的長期效果。

 

許多家長和老師對「溫和」有誤解。實施正向教養的時候最嚴重的偏失,就是因為不要懲罰,所以變得「太溺愛」。有些人誤以為討好孩子、時時救援、保護孩子不受到失望的打擊,這就是溫和。其實這不是溫和,而是溺愛。溫和的意思是尊重孩子和自己。溺愛孩子不是尊重。每次都救援孩子也只會讓他不必去面對失望,到最後使他沒有機會培養出面對失望的能力,這樣也不是尊重。肯定他們的感受才是尊重:「我知道你很失望(生氣、煩惱等)。」接著相信孩子能夠度過這種失望,並且在過程中發展出一種「我有能力處理這件事」的感覺。這才是尊重。

 

尊重

現在讓我們檢視一下孩子尊重你這件事。如果你容許孩子對你(或對他人)不尊重,這樣並不是溫和。這裡要仔細辨識一下:不允許孩子不尊重你或他人,並不等於就要訴諸懲罰來處理問題,因為懲罰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。好,那你到底該怎麼辦?

假設孩子頂嘴,在這種情況下,溫和且堅定的處理的方法是先離開現場。家長或許會抗議:「但這樣難道不是在溺愛孩子嗎?」讓我們進一步來討論:你無法強迫別人尊重你,但你可以尊重自己。離開,就是尊重自己,而且是給孩子良好的示範。過後,等大家都有機會冷靜下來,感覺自己好多了,能夠處理得更好了,這時你就可以繼續。

接下來的情況可能像這樣:「親愛的,我很遺憾你那麼生氣。我尊重你的感受,但不能接受你處理的方式。當你不尊重我時,我就會暫時離開。我愛你,也想要和你在一起,所以當你準備好要尊重我的時候,請讓我知道,我會樂意幫助你釐清用什麼方式來處理你的憤怒。然後,我們就可以專心找出能尊重我們彼此的解決方法。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孩子知道:等大家都冷靜下來之後,你會怎麼做。

 

因為很重要,所以要再說一次:家長常常覺得,問題一定要在發生的當下處理。其實,這是處理任何問題最糟糕的時機。大家在生氣時,只會運用自己的原始大腦:戰(權力鬥爭)或逃(退縮、不溝通)。使用原始腦的時候,不能做理性的思考,此時我們會說出讓自己事後後悔的言語。先冷靜下來,等到你能運用理性腦時再處理問題,這樣才對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,一定要教給孩子。有時候,最好是「決定自己等下要怎麼辦(第五章會說明如何辦到) 」,而不是「要孩子做什麼」,否則會陷入權力角逐,而不是合作。所以要記住:溫和等於尊重。

 

堅定

接著來討論堅定這件事。大多數的成年人以為,堅定就是懲罰、訓誡或其他操控的形式。不是。當堅定與溫和相結合時,就代表著對孩子、對你和對情勢的尊重。

我們用界線來舉例。大多數情況中是家長設定界線,然後負責維持界線。設立界線的目的是什麼?是想保護孩子的安全,促進他們的社會化。當成人設定界線,並且以懲罰、訓誡和操控來捍衛界線時,就會招致孩子的叛逆和親子間的權力爭奪。這樣無法讓孩子安全,無法幫助他們社會化。

所以應該反其道而行,要讓孩子參與界線的設定和執行。

 

當然,針對四歲以下的兒童所設的限制,會有點不同。此時家長必須為較年幼的孩童設定限制,但是這些規範仍可用溫和又堅定的方式來執行。

當孩子不守規範的時候

當孩子不守規範時,不要說教或懲罰,而是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參與。不要敘述給他們聽事情發生的過程、該如何處理。你可以問:「請告訴我,發生了什麼事?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?現在,要解決這個問題,你有什麼想法?你學到了什麼,可以當成日後的經驗?」提醒你,如果以往的親子互動是「孩子聽教訓和接受懲罰」的模式,此時他們的回答會是:「我哪知啊?」這時候,你該說:「你們是有能力處理問題的孩子,所以,你們先想一想,半個小時後我們碰面,你們把想法告訴我。」

家長和老師都習慣於說教、要求。孩子們則習慣以抗拒、叛逆來回應。以下的「溫和且堅定」語彙有助於避免不尊重的語言,並且強化合作:

  • 「馬上就輪到你了。」
  • 「我知道你可以很禮貌的表達。」
  • 「我很在乎你,所以我可以等到我們雙方都能彼此尊重的時候,再繼續這個對話。」
  • 「我知道你可以想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。」•「我們待會兒再談。現在該上車了。」
  • (孩子在亂發脾氣時) 「我們現在必須要離開這家店了。等一下(或明天)再回來。」
  • 父母或老師拿出行動來表達,不要光說。例如,平靜地牽起孩子的手,展示給他看該做的事。

當你不再使用懲罰為手段,你必須要練習新的技能。花一點時間訓練、幫助孩子學習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的技能。

當一個家長溫和,而另一個很堅定時

說來有趣,擁有這種對立性格的兩種人常常會結婚。其中一人對孩子太寬容,另外一個則是太嚴苛。然後,寬容的家長覺得自己必須更寬容一點,以補償另一個嚴苛的家長。嚴苛的家長則覺得自己得更強硬,以彌補寬容鬆散的家長。於是夫妻距離越來越遠,不斷爭吵到底誰對誰錯。事實就是,兩個人的教養哲學都同等無效。

這種情形怎麼辦呢?定期舉行家庭會議是很不錯的方法,可以幫助孩子與家長學習如何有效溝通,讓大家定期有機會「頭腦風暴」一下,在腦力激盪下,採用彼此尊重的方式解決問題。此時要把焦點放在解決之道上,這樣才能消弭對立,全家相互支持,家長支持孩子。第六章中我們會更詳盡討論這一點。

相關書摘 ▶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》: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Йο ฅ(Dдмё)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